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关于协会
基地建设 您的位置: 主页 > 关于协会 > 基地建设
创新和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五金制品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2016-01-29 返回列表
 创新和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五金制品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石僧兰在第四次全国五金制品行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中国五金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一)五金制品行业是我国轻工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产业,也是传统制造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的典型行业。目前,我国五金制品行业总体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出口额超千亿美元,行业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出口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五金制造国和出口国。
    从行业总体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五金制品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龙头骨干企业尤其是拥有品牌的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体量都在持续上升;企业销售渠道下沉进展明显,电子商务正逐步提高其市场份额;已经进入了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阶段,自主品牌呈现出新的活力和方式;"两化融合"与"两业融合"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并且开始进入实施期;依靠数据和运行动态分析,尤其是指数类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已经成为判断发展形势的大趋势;功能创新、安全环保、健康卫生和美观实用正成为产品研发的主流;产业集群数量继续增长,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更加完善,产业链的配套功能更趋完整。
(二)从产业分布看,二十年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随着产业布局和市场的发展,向内陆发展的趋势已明显呈现。例如:河北、河南、四川、重庆、青海等也成为五金制品行业主产区。
    从产品类别看,五金制品行业分为十一大类,分别是:(1)日用五金,主要包括:不锈钢保温杯、刀剪、钮扣、保险柜、打火机、多功能食品加工机、洗碗机等;(2)工具五金,主要包括:各种手用工具、园林园艺工具、随车成套工具、防爆工具、小型手持电动工具等;(3)建筑五金,主要包括:丝、钉、网、管道连接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4)锁具,主要包括:各类门锁、交通锁、电子智能锁、挂锁等;(5)吸油烟机;(6)不锈钢制品,主要包括:不锈钢餐刀、餐叉、餐勺等;(7)烹饪炊具,主要包括:各种材质的炒锅、压力锅等;(8)燃气用具,主要包括: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燃气烤箱、烤炉、两用式壁挂炉等;(9)卫浴产品,主要包括水龙头、淋浴房、浴室柜、卫生间卫浴五金配件、给排水配件等;(10)厨房设备,主要包括家用整体厨房设备、商用厨房设备、厨柜等;(11)拉链。
    五金产业区域经济与五金11大类产品形成纵横交错网状式产业发展格局,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五大转变"和"三大提高"指引下,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品牌提升以及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三)从进出口形势来看,五金制品行业属于出口创汇型产业,近几年来行业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贸易顺差也逐年增长,市场地位提高,且产品遍及世界各地,行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五金制品行业实现商品进出口总额1243.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4%,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63%。其中:出口总额1008.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比上年提高了3.08%;进口总额234.92亿美元,同比增长5.85%,比上年提高了0.5%。行业进出口贸易增速均实现正增长。
    2015年1—6月,我国五金制品行业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14.69亿美元,同比增长7.3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4%。其中:累计完成出口额50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3%,较去年同期提高2.17%;累计完成进口额107.41亿美元,同比减少5.6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57%。进口额下降,说明民族品牌正呈上升趋势。(附件表1)
    按累计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产品分别是建筑五金、卫浴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烹饪炊具及铝制品,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香港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按累计进口额排名前五位的产品分别是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卫浴五金、日用五金、烹饪炊具及铝制品,进口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二、五金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竞争战略学家迈克•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的,产业集群被认为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五金制品行业的产业集群是在工业化过程中自发、自然形成,是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从产业集群概念的首次提出到1996年张家港被授予首个产业集群称号,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中国五金产业集群建设的进程基本与国外同步,目前五金产业集群的数量已达到49个。协会提出由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共建产业集群的理念,不仅在全国轻工领域开创了先河,也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索做出重要贡献。
    根据区域划分,浙江省现有产业集群24个,广东省现有产业集群15个,山东省现有产业集群4个,河北省现有产业集群3个,江苏省、福建省、河南省各有1个产业集群。(附件表2—表6)
    根据命名划分,现有"中国五金制品之都"14个,"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30个,"中国五金之乡(镇)"5个。(附件表7—表9)

(二)五金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当前,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发展形势和运行态势基本是好的,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支撑的基础和条件以及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等都没有变。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前景广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所有制占主体地位,产业集群内99%以上为民营企业。
    中国五金产业集群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绝大多数产业集群是在五金制造业"国退民进"之后,一些原国有、集体企业的技术人员自我创业,以原企业产品为中心,派生出一批民营企业,并围绕在原国有厂区周边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随着产业的持续扩大增强,逐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五金产业集群内99%以上为民营所有制,它具有适应竞争性行业发展的特性和于优势,更符合五金制品行业发展特点。
    2、产业集群规模继续扩大,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为区域吸纳劳动就业作出重要贡献。
    据统计,2012年五金产业集群工作座谈会之后,全国新增五金产业集群5个,分别是永康"中国炊具之都"、勒流"中国家居五金之都"、新兴"中国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义桥"中国五金(配件)之乡"和义桥"中国工具五金之乡"。目前,49个五金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达684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平均增长速度为7.8%,其中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21家,较2013年增加4家(详见附件表10—12);产业集群内生产企业总数量67346家,安置就业人员约254.95万人。产业集群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区域产业链衔接的重要平台,在行业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为稳定一方经济、稳定社会平安做出了贡献。
    3、围绕着行业的产品设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通过多年发展,五金产业集群在内涵发展方面的提升效果显著。形成了从原材料、产品设计、主业加工、配套加工、人才培训、检测、信息服务、物流、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涌现出诸多典型案例:
    (1)"中国燃气具之都"顺德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型燃气具企业均设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两公司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5年,由顺德燃气具商会牵头组织编制而成"民用燃气具产品技术路线图"正式公开发行。作为我国首份燃气具产品技术路线图,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导和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厨具之都"嵊州始终致力于区域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发布会、推介会以及中国集成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丰富多彩有实效的活动,达到了宣传嵊州集成灶品牌,推动了嵊州集成灶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
    (3)"中国丝网之都"安平县政府抓住了全球唯一的产业集聚优势,搭建了会展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4届的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典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前来采购。通过会展经济的带动,使"安平丝网"的知名度大幅度提高,全面提升了安平丝网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4)"中国五金之都"永康根据当地企业产品出口多、检测难的实际情况,与国际著名检测机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达成合作共识,促进检测能力快速提升,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建立永康五金产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信息查询、企业信息发布的专业综合性平台,拓宽企业对外交流渠道,降低企业技术成本。
    (5)"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小榄镇于1999年就开始筹建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现已成为当地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区域经济而组建的重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技术创新、信息网络、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企业融资、科技创业六大服务体系,成为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标杆。
    4、行业创新收效显著,产品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进军。
    产业集群通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很强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又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相关零部件实现ODM制造,对产品提升发挥主要作用。集成灶、聚能灶、不锈钢水龙头、智能锁具等新产品的问世,不但满足了市场上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产品向中高端领域进军的步伐。目前,国产品牌在吸油烟机、燃气用具、智能锁具、烹饪炊具、卫浴产品的中高端市场占有较高比例,正向高质量、高效率、高利润的合理化方向发展。
    5、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带动效应明显。
    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着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产业集群作出了贡献。一些地方的龙头企业,既是先进技术的引领者,又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为地方经济增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五金产业集群建设在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使产业集群的集中度和品牌效应有了明显提升。
三、五金制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五金制品行业的产业集群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在地方政府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基本态势是好的,但事物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目前存在发展中遇到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共性问题,比如"三期叠加",也有个性现象。因此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问题,我们将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做到有的放矢。
(一)政绩工程现象需要整顿。
    1、2005年,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协会提出了内涵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共建的原则,但某些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对集群建设不够重视,有的作为一届政府的政绩工程,换届后就不再问津到期不复评,甚至出现了有的衔接不上的现象,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共建工作。
    2、一些原本轻工制造基础很好的产业集群,只因换了领导,就选择了"扬短避长"的做法,放弃了本地的优势,转而进入金融、房地产、化工、互联网等产业,造成产业集群近乎到达名存实亡的地步。
    3、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也存在着服务滞后、调查研究不够、和地方沟通不够的情况,按照《中国五金制品行业产业集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三年自评、五年复评以及产业集群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二)引导力度不强,部分产业集群六大中心建设仍停留在口头上。
    从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来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项短板。在"六大中心"的建设方面,存在经济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等力不从心的现象,造成内涵发展缺乏后劲。虽然五金特色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些地方也在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一些成绩,推进了产、学、研、贸、检的合作与交流,但也有产业集群在中心建设方面存在缺失,还有一些产业集群虽然也完成了中心的组建,但中心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没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三)一些地区在集群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效果并不明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不能及时拿出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协会在五金制品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行业要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提升、以贴牌为主出口向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的五大转型。其核心就是要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但一些地方在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时未能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在以OEM出口为主的地区,我们曾多次提出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高端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平衡发展,但同样收效甚微,结果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的特色优势,核心竞争力衰竭等。
(四)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情况亟待转变。
    目前虽然五金产品已基本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但在国内市场中高端领域,进口品牌、合资品牌仍然占据较大比例。
    从调研情况看,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的局面还没有明显改变。
    低端过剩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供求关系出现失衡。长期以OEM形式生产,没有品牌没有渠道,产品被牢牢定位在中低端,不能获得高端市场带来的丰厚利润;其次是"大而全"、以量取胜的招数不再符合市场需求;最后是生产企业的"供"与市场的"求"不能保持统一,企业再按照以往经验备料、备货,到遇到原材料价格变化或阶段性订单调整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库存,企业的资金链很容易出现问题。
(五)产业基地运行需加强,行业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为了及时全面了解产业基地的发展,必须通过对产业基地经济运行数据进行科学研判、得出结论,从而作为协会提出政策建议的硬基础。行业协会的国家项目申报平台应得到产业集群的重视,充分利用好协会职能,反映产业集群的发展诉求。
    总之,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仍然认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出路,只有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走创新之路。在这方面,习主席经常讲"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创新激情,使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持续发力。"希望协会和地方共同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和后劲不足的软肋。应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掌握了一流的技术,用一流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可以使其变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产业。
    四、五金制品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思路
    五金制品行业的产业集群是以制造业为主体,对于制造业,国家已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据工信部最新透露,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将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产业集群。针对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协会提出以下思路:
(一)认真做好《中国制造2025》、《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推动五金制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5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这是本届政府首次单独针对制造业制定相应的规划与政策,规划明确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其列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定位之高,前所未有。
    7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科学发展。各地要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
    各产业集群地区,应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析存在的优劣势之所在,拿出完善的解决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力争在2025年各产业集群的制造能力的70%能达到"工业3.0",30%实现"工业4.0"。
(二)积极参与行业"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继续深化五金制品行业"五大转变"。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目前协会正在筹备"十二五"的总结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是当前行业的一件大事,希望作为行业重要支撑的产业集群能够积极参与,为规划建言献策,使规划更接五金制品行业地气,真正成为引导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南。
    行业"十三五"规划将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以发展理念的转变去引导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的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行业发展指好路、领好航。
(三)引导行业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集群"。
    建设"智慧集群",既是工信部出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也是"两化融合"概念在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延伸。发展"智慧集群"对于引导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构建创新型、智能化、国际化的新型产业集群格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发达国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如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主打智能制造,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但目前"两化融合"在五金制品行业做的还有很大差距,表现为设备落后、工艺落后,有些产业集群的制造水平还处于"工业2.0"时代。
    "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极具指导性和前瞻性。
    但在目前的五金制品产业集群内,还有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十分落后,有的仍在使用单一单件的冲压设备,或仍没有摆脱手工作坊模式,连"工业2.0"的机械制造的水平还没达到,更谈不上"工业4.0"。因此,工信部苗圩部长提出了要做好"工业2.0"的补课和"工业3.0"的普及工作,推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和改造,实现五金制品行业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化智能制造的升级。近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出关于2015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作的通知,鼓励国产智能装备的制造和应用。该专项工作主要是促进产业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或工程化、购置仪器设备、改善工艺设备和测试条件、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示范应用,及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等。希望产业集群积极参与此项工作,通过智能装备的引进,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此外,五金制品行业集群主要由中小企业集聚形成,更容易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加强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协同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产业链、创新链和技术链的不断变革和融合发展,更易催生出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形成多种先进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和技术融合发展。
(四)以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契机,强化标准化工作,促进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今年三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方案》强调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国际接轨、统筹推进的原则,明确了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大力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方案》明确改革将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从2015到2016年,主要是推进改革的试点工作,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同时对现行标准体系进行全面清理和复审;第二阶段从2017到2018年,主要是稳妥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第三阶段从2019到2020年,基本建成新型标准体系,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中国的五金制品行业历经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产业大国,但行业的整体水平依然有待提升,标准化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应抓住过《方案》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在做好五金制品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同时,尽快在团体标准上实现突破,带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为此,我们已经与国家标准委进行了汇报和沟通,明确了我会将于近期内启动团体标准的相应程序,希望各产业基地也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推动五金制品行业的团体标准建设。
(五)增强集群营销竞争优势,提升区域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引导产业集群内有品质、有实力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技术机构、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作用,联合打造区域品牌。鼓励产业集群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开展区域品牌策划与设计,申报注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保护区域品牌知识产权,深化区域品牌内涵。建立健全区域品牌评价制度,加强区域品牌信誉和风险管理,确保区域品牌健康发展。支持开展区域品牌宣传推广,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引导企业参与宣传区域品牌,共同扩大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
    此外,各产业集群还应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3-5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要引导有品质、有实力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升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六)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产业政策,为产业集群发展积蓄后劲。
    1、继续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六大中心"的基础上,推动要素聚集和内涵发展。
    2、大力推进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突出的位置。逐步完善设备落后等制约五金制品行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推动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五金制品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
    3、围绕"一带一路"宏观战略,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五金制品产业集群内外兼顾、平衡发展,继续引导以OEM为主向自主品牌为主的方向发展。
    4、努力实施产业集群退出机制。为了保证产业集群的正常发展,增强产业集群管理的连续性和严肃性,必须加强、加大产业集群退出机制落实力度,对到期不复评、联系不上的,及时公布退出名单。
    各位代表,本次五金制品行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是在全行业总结"十二五"发展经验、为"十三五"制定规划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推进五金制品行业集群转型升级和有序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借本次座谈会召开之际,协会与地方政府都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认认真真的引导产业集群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用更加高效、务实、有效的合作方式,推进五金制品行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的步伐,引领行业踏上新征程迈向新高度。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