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日谭 摄影/白 鹤
记者:张理事长,您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五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行业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去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危机下中国五金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张东立:五金行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相对来讲,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环境对于我国的五金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我们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始终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做出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我认为,正因我们的行业在过去的20多年持续高速的发展,具有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尤其是那些经过百年历史磨练,在大浪淘沙中形成的跨国巨头也不得不开始重视我们。而另一方面,我们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遇到了一些挫折:由于我们的企业对国际竞争环境不熟悉,不了解他们的游戏规则及文化,付出了一些代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对国际大环境还不够熟悉。另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很有效的创新,产品附加值低,将低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一味追求量的扩张,结果导致了总量过剩,低档产品过剩,价格走低,利润率逐年下降的不利趋势。
我国的五金行业在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五金出口大幅度下降,原因在于五金行业是外贸依存度比较大的行业。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需求萎缩,使得五金出口订单大量减少,据数据显示,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数额开始下滑,值得欣慰的是,从今年第二季度,国际的五金订单减少对国内的五金行业影响开始减少。当然这些得益于政府在全球经济危机情况提出的相关政策和刺激内需的举措。根据对下半年的情况预测,五金行业全年还是负增长,但是降幅会明显减少。而且,很多原来依靠出口的五金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从数据来看,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的五金行业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整个行业对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开始从依靠国外市场转向了国内、国际市场并重并举的战略路线。特别是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使得行业保持良好积极的局面。
从经济危机来看,五金行业暴露了很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比如,从市场占有角度来看,之前的一些五金企业很热衷于依靠国外出口,不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所以这次经济危机下,依靠出口的企业发展非常被动。这些企业依靠国内自主品牌出口的比例非常小,据数据显示不会超过5%。大多数都是采取贴牌出口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主要是贴牌、接订单、生产加工、交货,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是非常便捷、稳定,很多企业或者说行业更重视国际市场,因为国际路线更加简单,在国内的话,除了注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需要面对品牌、渠道等问题。一旦国际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模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就说明我国的五金行业没有出口的主动权。而且,在与国际市场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都是偏低,也没有定价权。
此次危机带来的影响,短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痛苦,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于行业发展模式转变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企业也意识到了过去模式的弊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更清楚的意识到如何去做企业、如何经营、如何建立品牌以及如何实现两条腿并举并重的路线等问题。协会倡导企业巩固以往国际市场的同时,开发新兴市场,加大自主品牌的力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国内五金企业应该注重提高国内产品质量、附加值乃至价格来获得更高利润,这样发展目标才可以实现。
记者:在迎接经济危机带来的新挑战和机遇中,协会是如何与五金企业共度难关的?
张东立:1)、协会从去年开始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深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五金大省,与地方政府以及行业组织开座谈会,了解企业情况,特别是企业遇到的困难,了解之后把信息及时反馈上级主管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争取一些政策优惠。
2)、政府对骨干企业有一些贴息技术改造,协会在这方面也帮助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在五金行业选择一些骨干企业去申报技术改造项目。由于企业申报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申报,协会就尽快将此类政策信息反馈企业,让他们更快更多地了解相关政策,通过地方政府正常申报手续,并报送至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归口主管部门。
3)、协会加强了五金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在重要产区和产区所在当地政府一起培育和建立产业集群,来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因为五金行业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所以一个个去抓是不可能的,于是,通过在五金大省建立产业集群的方式,加强对五金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以及监督。
4)、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通过开办中国国际五金展,建立五金交流平台。此次危机之前的展会为企业提供了五金国际资源,危机爆发之后,协会在国内多个地方开展此次展会的招商和推介会,吸引更多的经销商来展会参观采购,为国内企业提供非常有效、便捷的交易手段。
记者:之前,您对行业提出了"中国五金要练内功",走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强调"创新是中国五金永恒的主题"。那么,目前中国五金业要进行怎样的创新和转型来实现突破发展呢?
张东立:创新是行业的主题很多年前就提出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就是要自主创新。创新,是我们发展过程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创新,也就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根本。要解决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档产品过剩以及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问题,都要依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协会也做了很多引导性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只有依靠创新、诚信经营,我们的行业才能够真正得以发展,国内产品才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国内企业才能够得到国际同行的尊敬。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创新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就是企业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将其生产的产品跟国际同行的同类产品相比较,从质量、款式、品种、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开展攻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以降低风险,取得实效。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行业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去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全行业的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创新体现在产品的生产设备以及工艺方面。五金行业虽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技术含量的,比如工具、锁具等。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国内劳动力昂贵的前提下,在生产产品过程中采取了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来制造高档产品。而国内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关键的工艺还是要依靠先进设备,比如国内一些磨具企业已经引进智能化机床等精密设备。
其次,产品的研制设计开发方面,也要重视科技创新。国内五金企业必须把精力放在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上,而不能再走以量取胜的老路。
当然,在企业管理,营销等方面也需要创新。企业在资金投入以及人才招聘方面也要加大力度,还要在专利和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上下大功夫,创新的最终成果就是要形成核心技术和专利,并最终落实到国家乃至国际标准上,从而提高行业的技术门槛,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过去好多企业靠国家鼓励外贸出口优惠政策吃饭,靠低价竞销维持,靠为外国品牌贴牌加工过活,在这次危机中,一些企业挺不住,这也是正常的。那么您认为,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的五金制品产业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东立:过去很多企业在依靠OEM订单生活,主要是源于这样的订单都很大,很稳定。并且,国外的客户信用度很好,普遍三个月可以回款,国内的情况就不尽人意。很多企业在做了这些订单,就可以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因为国际品牌的订单客户要来企业考核实际生产能力,这样就客观地提升了企业的制造能力、设备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加速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通过比较来看,开发国内市场是很有难度的。但是,这样的企业永远走OEM之路,是不可行的,比如遇到危机的时候就会举步维艰。通过这种模式,资金积累算是捷径,但是企业仅仅有产房、设备、高水平的生产能力是不够的。说到底,企业仅仅是在做生产,而没做经营。这样的模式就只是生产环节,没进入市场。通过这次经济危机,企业需要在完成资本积累基础上,着手开始做自己的品牌,建立国内的渠道。相比较而言,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做大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国际市场成功的几率较低。因为,国际市场太成熟了,部分国内企业的水平还达不到国际水平,所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很重要。通过国内企业给国际品牌做OEM订单,这足以说明国内五金企业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标准与要求。由于这种订单模式使得仅仅制造环节也就是利润最低的环节与国内企业相关,所以,我们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内以及国际竞争力,必须改变以往思路,走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