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会员中心
企业家风采 您的位置: 主页 > 会员中心 > 企业家风采
电力锅发明人:我只想多做几口好锅
2008-09-19 返回列表

    "有的企业擅用了我的专利,却没有真正理解其工作原理,从而生产了劣质产品;有的企业大致根据我的专利进行了仿造,却因忌讳全套采用而留下了安全隐患。对我来说,自电压力锅自问世起,便是一条漫长的专利维权道路,对行业来说,则是亟须纠正和规范的。"被业内誉为电压力锅发明人的中国科学院退休高级工程师王永光语气沉重地对记者说。
    为儿子煮鸡蛋引起明冲动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家中房子太过局促,王永光的儿子考试前常到他的实验室复习功课,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王永光经常煮几个鸡蛋。如何才能煮出营养丰富、蛋黄硬而蛋清软的温泉蛋呢?从事自动控制研究的王永光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此对家用电器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他在电饭煲压力化的构思中获取了电压力锅匚式结构发明。
    匚式结构的工作原理是控制位移实现控制压力,完成闭环式压力自动控制,业内称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压力锅可能因蒸气阀堵塞而爆炸的难题,与国外流行的压力锅电气化相比,电饭煲压力化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申请专利之后不久,王永光带着他的发明专利来到浙江台州,跟当地一家国企进行了合作,整天和工人一块泡在车间,但没等到产品大量推向市场,这家企业便倒闭了。其后,北京的一家企业表示对他的发明感兴趣,双方进行了合作,并将新品推向了市场。
    "随锅流浪"十几年
    "现在算是在顺德定居了。"王永光告诉记者,十几岁即随父母从河北老家迁到北京,半个北京人的王永光戏称自己在到顺德前的十几年一直流浪着。
    1991年1月,还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工作的王永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申请了电压力锅匚式结构的发明专利,想不到几年后他会为推广这一发明奔波在全国各地,也想不到又过了几年,为了维护专利权,漫长的诉讼让他几次濒临绝望。
    1995年前后,电压力锅渐渐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让王永光始料不及的是,一些企业未经自己的授权,开始仿造相关产品。1996年前后,浙江宁波的一家生产压力锅密封圈的企业也找上门,与王永光共同组建了一家锅业有限公司。但在1997年年底,对方却单方将王永光扫地出门。从1999年开始,王永光踏上了漫长的专利维权路,足迹几乎走遍全国各地,并在其后甚至打起了我国知识产权界轰动一时的"一人状告11家企业"的经典诉讼案,到了2004年年底,连续打了5年维权官司的王永光穷困潦倒,变卖了房产和汽车,并负债10多万元。
    2004年年底,王永光碰到了美的,双方签订了电压力锅匚式结构专利的独家授权协议。2006年10月,美的、爱德、怡达和创迪四家企业共同成立了我国家电领域的第一个专利联盟——电压力锅专利联盟。王永光说,"我只想多做几口好锅"的愿望从此有了着落,也希望电压力锅的行业由此得以转机。
    "没有不合格的消费者,只有不合格的产品"
    几年前在一次有关压力锅安全的会议上,王永光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进行了交流。武高汉的观点让他深感认同,即在产品安全面前,"没有不合格的消费者,只有不合格的产品。"
    王永光说,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看家用电器的安全,理想化的目标就是要让产品不靠各种警示来保障安全,而"没有保险设置的产品才是最安全的"。从物理工作原理上来说,电压力锅匚式结构将压力锅爆炸的几率降低到了零。但目前业内在进行电压力锅生产时,有的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工作原理,擅用专利匆匆上马,有的企业为了规避专利纠纷,借鉴专利进行仿造,都在不同程度上留下了安全隐患。"这比单纯地侵犯我的专利权更可怕。"
    早在电压力锅问世之初,国家有关部门就立项拟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目前有消息表明标准的制定有了新的进展。目前电压力锅的市场正开始升温,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为电压力锅的安全正名,为消费者的安全考虑,王永光认为有关标准出台迫在眉睫。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